top of page

台灣有名的畫家--陳澄波

入選帝展第七回之作。畫中呈現出規矩方正的學院作風。也許這年暑假回到嘉義時,陳氏製作此畫,為後學者示範西洋畫自文藝復興時期以來所重視的透視法。畫面中活潑的雞群與人物都退避道旁,讓街道筆直地伸向遠方的地平線,並與電線桿會合。前景起伏不整的小路,以及突出的人物活動是全幅的精神所在。

嘉義街外

1927 年

油彩‧畫布

64 x 53 公分

碧潭

1946 年

油彩‧畫布

38 x 45.5 公分

 靛藍色的潭面是此作的重點。正面的碧潭大橋退至遠處,畫面的重心遠離遊客,平靜澄澈,深不可測的潭面才是畫家的注意力所在。左側的喬木剛剛冒出嫩葉,垂釣的人似乎還感覺到些微涼意。畫中藍色調變化的潭面與天空、遠景,相互呼應,層次豐富,微微蕩漾的水面光景,充滿魅力。

廟口

年代未詳

油彩‧畫布

59 x 70.5 公分

 此畫描寫的主題對象很可能是台南市大天后宮,原係明寧靖王朱術桂府邸。寺廟建築鮮艷的紅黑色與天空的湛藍色對比,以及尖翹飛揚的弧形殿脊,表現出寺廟建築的壯麗與喧鬧氣氛。類此借用民間習見的色彩和藝術形式加以個性化的創作方式,正是戰後新一代畫家「本土化」風格的來源之一。

嘉義公園

1937 年

油彩‧畫布

60.5 x 72.5 公分

此作構圖及用色皆奔放自由,畫中的嘉義公園宛如歡樂的童話世界。鳳凰樹枝攀緣至池面,玲瓏曼妙,彷彿披著金黃色的羽毛。帶著紅冠的丹頂鶴,又像是一盞盞明亮的燈光擎亮在畫幅之前,效果極為華麗,池中的白鵝悠游其中,怡然自得。全幅裝飾性強而躍動的生命力處處可見。

  • w-facebook
  • Twitter Clean
  • w-flickr
bottom of page